01 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中美双方发布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
10月31日至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书面致辞并就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提出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和加速绿色转型三点建议。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有力地推进会议谈判进程。最终,近200个缔约方通过谈判达成了《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明确将进一步加强气候行动。中国在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为此次大会的成功贡献力量。
02 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聚焦疫情下的环境政策
2月22日-23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本届环境大会主题为“加大力度保护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各国部长和高级别代表参加高级别讨论“领导力对话”,对话聚焦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维度,着重讨论如何通过保护及恢复环境来重建更具复原力和包容性的后疫情世界。
03 全球对海洋垃圾与塑料污染关注持续升温
2021年,塑料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海洋塑料污染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9月,厄瓜多尔、德国、加纳和越南联合组织“海洋垃圾与塑料污染”部长级非正式磋商会议,会后34个国家提交议案,建议成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携手应对海洋垃圾与塑料污染。12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关于塑料污染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塑料贸易的部长级声明》,旨在加强减少塑料污染方面的全球努力和国际合作,并将就“如何开展贸易合作以减少有害的塑料制品”以及“如何促进可减少塑料污染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开展专题讨论。
04 日本宣布向太平洋倾倒核污染水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对
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将向太平洋倾倒超125万吨核污染水。12月21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向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提出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具体实施计划。日本政府不顾反对、执意排污入海的做法,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政府、国际组织、全球300多个环保团体和各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和严重关切。
05 中非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
11月29日至3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提出,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重大挑战,要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有效实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会议通过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等一系列成果文件,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06 “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6月4日,“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呼吁保护和恢复数百万公顷的生态系统,时间为2021年-2030年。该计划致力于建立一个广泛的合作平台,使各相关方参与到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行动中来,助力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的恢复,以支持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07 中日韩三国宣布停止海外煤电项目发展
9月,中国宣布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多国专家学者和媒体认为,这是中国为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而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为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的新贡献。韩国和日本也于2021年宣布将停止海外煤电项目发展,韩国表示,将终止对海外建设煤电厂的公共投资支持;日本表示,将在2021年底前停止为境外煤电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停止对所有海外化石燃料项目的支持。
0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含铅汽油时代终结
8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公开表示,随着阿尔及利亚汽车加油站于7月起停止提供含铅汽油,含铅汽油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宣告终结。自2002年起,UNEP开始倡导国际社会消除汽油中的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成功实施含铅汽油禁令,对全球健康和环境而言都是一座巨大的里程碑。
09 蒙古国、中国部分地区遭超强沙尘暴侵袭
3月中旬,蒙古国、中国部分地区遭遇超强沙尘暴,对环境空气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根据风云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沙尘天气过程主要起源于蒙古国,之后随着蒙古气旋东移南下,影响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象专家分析,近年来蒙古国因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发生率显著增加,须引起警惕。
10 全球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及强度显著增加
2月,罕见冬季风暴袭击美国得克萨斯州,造成全州超过400万用户停电。5月至8月,美国多地山火肆意蔓延。7月,欧洲多国遭遇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导致洪水、林火等灾害频发;中国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此外,一些南亚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也遭遇严重台风和洪灾。多地极端天气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专家呼吁各方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问题。